时间: 2024-05-14 14:41:55 | 作者: 五星体育免费观看
今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布了“2023年知识产权执法十大典型案件”,其中江苏省东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依法查处了一起非法制售假冒化妆品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涉案货值1.03亿元。
无独有偶,日前,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也公告了广东省药品安全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典型案例(第五批),其中涉及一起化妆品违法交易金额达1.5亿元。
这两起案件涉及数值均超亿元,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后者成为今年曝光的最大化妆品售假案。但这,也只是伪劣化妆品市场中的冰山一角。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布的信息,2023年3月31日,东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举报称某民房内制售化妆品。随即,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检查,现场查获假冒“欧莱雅”“馥蕾诗”“兰蔻”“玉兰油”等品牌化妆品包装盒、包装瓶等包装材料38.46万只(个),生产的成品化妆品1.73万只(盒),气动液体灌装机、激光喷码机、流水线输送机、烫金机、恒温加热台等制假设备20多台,未灌装的生产原料9.6吨。
经查,2022年6月以来,刘某、练某招聘工人非法生产假冒化妆品,并将化妆品自行分装,再将成品销售给下线,通过代购、直播等方式以接近正品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涉案货值高达1.03亿元。
据了解,东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机关联合行动,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捣毁生产窝点3个、销售窝点2个,打掉1个跨上海、广东、浙江等5省8市的化妆品非法制售网络,抓捕嫌疑犯17名。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本案涉案人员众多、涉及地区广,制假售假形成“产业”链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公安机关第一时间成立专案组,会商研判案情,制定行动计划,对案件实施精准攻坚。本案的查办展现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决心和信心,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假冒化妆品一直是行业顽疾,近年来,随着直播电商的发展,假冒化妆品纷纷涌进直播间等线上渠道。据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信息,2023年3月30日,广东省深圳市市、区两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对犯罪团伙实施抓捕行动,在深圳龙岗、深圳福田、东莞清溪同时展开行动。在位于东莞仓库查获进口品牌化妆品4000余盒,经权利方委托的代理人现场鉴别,上述化妆品为假冒注册商标产品。
经调查,现场查获化妆品涉案货值金额约300万元,网店累计交易金额1.5亿元,公安机关抓捕嫌疑犯18名。
广东省药监管理局认为,本案区别与以往单纯造假售假的案例,嫌疑犯采取“线上零售+线下批发”的新型销售模式。该团伙按照网店公司模式运营,团伙成员包括客服销售、专职主播、物流运输、行政人事等岗位,分工明确,运营管理正规严格。并有组织有预谋的利用网络技术和物流来逃避检查。该团伙成员设备不链接有线路由器,使摸排时人员地点经常变换,增加了摸排难度。在本案中,公安机关办案民警在联合摸排阶段向园区物业亮明身份并要求配合调取相关视频才得以锁定发货地点,因此要打击日益猖獗的互联网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需要行政与刑事更紧密的衔接,联合摸排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据美妆网观察,这两起案件涉及案件巨大,均在亿元以上,其中网店累计交易金额1.5亿元是今年曝光的最大化妆品售假案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来得到的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到的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化妆品造假成本低廉是最重要的原因。造假者以次充好,选择降低产品原料质量或生产标准等一切能节省本金的手段,同时由于其在市场、销售方面的成本较低,也能轻松实现较低的成本。
以口红为例,这是相对来说最简单、最容易制作的化妆品,也是消费者的刚需产品。一支仿制的知名品牌口红成本还不到10元。在电子商务平台搜索发现,一份可制作6管口红的原材料售价为21.9元,包含色粉、香精、白蜂蜡等材料,算下来平均成本3.65元一支。
甚至在整个制假过程中,成本花费最高的是包装。2018年,杭州电视台曾报道,化妆品制假流程非常简陋,比如名牌粉饼,先将粉底包装盒清洗整理干净,然后挤入各种不明膏体,等成型后再贴上LOGO即可。多名造假者甚至自信称,他们做的“货”都是一比一仿制,做工细节经得住细看。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造假者在不惜重金购买正品作为包装样板,先后投入百万元,打样3到5次,内衬、LOGO、丝带一应俱全。
在暴利的诱惑下,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铤而走险。五花八门的造假手段,再配合直播带货的层层套路,让我们消费者频频“踩雷”。消费的人在直播间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话术:“我们是官方发货,保真保价,假一赔十”“这样的价格在其它直播间肯定是没有的”.....商家嘴里低价保真,物美价廉的商品,实际做到了“价廉”。
早在2020年1月,国家药监局修订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提出将以严厉打击违法添加和制假售假为重点,严惩重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一步净化化妆品市场环境。而随着化妆品消费场景更多地向线上延伸,对化妆品市场的监管范围也随之扩大。
虽然有关部门慢慢地增加打击制假售假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但制假售假却屡禁不止。2023年,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均有公布化妆品制假售假的案例,涉及金额不一,比如长春市某派出所成功打掉一个在某直播平台上销售假冒化妆品的犯罪团伙,涉案1500余万元;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捣毁一日化产品制假售假窝点,涉案金额超500万元等。
除了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外,品牌也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打假。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以来,已有至少25个美妆品牌发布打假相关的声明公告。旗下拥有妮维雅、优色林、莱珀妮、香瑅卡等诸多品牌的拜尔斯道夫集团设立专门的品牌保护部门并在中国组建专业团队,统一开展打假工作。
“打假”仍是化妆品全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既抓好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又要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提升。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大对无良商家的震慑力度,才能从更高层次上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
...